最后彼得不得不将所有的船都出售给保罗。保罗获胜了,成了河上唯一的航运公司。
太平洋上的某个小岛遭受了台风袭击,联合国官员依据情况描述来决定到底援助多少钱。
哥斯达黎加民航局宣布停飞波音737MAX系列机型
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仍以各种方式重复着史密斯的实验,人们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验,除了极少次特例外,几乎都得到同样的结论,价格和数量都会以接近100%的效率收敛于均衡。实验的结果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市场机制就如斯密揭示的那样,如同自动运行的高速计算机,它能够迅速提取买者和卖者的私人信息,并准确地统计这些信息并获得一个单一的价格和交易数量。虽然在经济学领域,边沁不如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些名字般如雷贯耳,但他是第一个将苦与乐量化的人;尽管边沁对经济学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他的功利主义的效用度量观点无疑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
然而,当美国经济在保护主义政策下迅速崛起之后,李斯特主义就被抛弃了,美国开始宣扬斯密的世界主义和自由主义,并在全世界推销。这一点,正如李斯特所说:“国家为了民族的最高利益,不但有理由而且有责任对商业加以某种约束和限制。”因此,贸易保护可以作为工业落后国家建成工业先进国家的手段,不过这样的政策只适用于有发展前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妨记住营销专家们的口头禅:没有错误的商品,只有错误的定价。
因此,经济学家更加关心的是拍卖规则和达成交易的方式。拍卖的规则对价格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上面这个被称作“英国式拍卖”中,这样的单向叫价市场往往形成偏离一般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因为当买方从低到高叫价,结果便收敛到较均衡价格较低的某个价格。前面我们提到过的荷兰式拍卖,它就是一个从高到低叫价的拍卖,最终往往会收敛到较高的某个价格。
格鲁夫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3岁时,他便患上了猩红热,为了治疗,耳后的骨头被凿开,导致右耳失聪,这也预示着他的一生斗争的开始。不过在所有经历过的战斗中,1986年那场将英特尔成功转型为微处理器的决定无疑是最惊心动魄的。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说得专业描述些,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将会递减。
全球“成本最高”城市在哪?新加坡巴黎香港并列第一
平湖哪里有听话药水卖:啥是社会“第六险”?它如何让你“体面”养老?
大家也许不知道,早在1872年,在李鸿章的指引下,清朝就发行了第一张股票,随后社会上立刻掀起抢购风潮。《申报》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今华人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知有一公司新创则不论如何竞往附股,惟恐失之。”“买卖股份之旺,几乎举国若狂”,看看,是不是和今天牛市中的人们一样呢。
虽然,在这里我们还不知道企业究竟是怎么将土地、劳动、资本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我们需要的各种产品的,我们也不了解企业内部究竟是怎么运行的,但是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组织而创造效用并获得利润却是最简单的道理。进一步,我们懂得了企业是如何根据成本制定价格的,“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已经成今天市场上众多商品广泛采用的定价策略。关于拍卖规则,其实有很多,比如还有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密封拍卖”,每个投标人都将自己的价格记录在一张纸上,并密封在一个信封中,最终所有的信封收集在一起,出价最高的人获得商品。
打折券只是商家的手段之一,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穷人消费,相对而言就伤害了富人的利益,为此富人就必须得到补偿,补偿的结果就是让穷人们得到相对较差的产品,这一招虽不高明,但在商业社会中却屡试不爽。尽管本章的内容仅仅限于经济学的范围,但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成本的,而成本——收益的原则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行动。最后,我希望用这样个故事来结束本章:
心理学家解释说,过多的选择降低了人们购买的满意度,让消费者更加焦虑、更加不能从购买过程中获取快乐。虽然比起毫无选择,我们还是偏爱有所选择,但选择太多,使我们的快乐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少。营销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种型号的产品提供3种已完全足够了,而不管卖什么,提供7种以上的选择都会产生适得其反。在过多的选择面前,即使经验丰富的消费者也不得不担心自己会后悔做出的任何一种选择。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了主观价值论,因此他们三人也被称为“边际三杰”。杰文斯建立了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门格尔是顽强的价值观捍卫者,而瓦尔拉斯则构建了伟大的一般均衡体系,三位边际革命的创始人在不同的维度上留下了不同长短的坐标。
当然,高明的企业会针对行业的不同情况迅速的制订出不同的价格策略,它们会分别针对行业竞争者、新进入者指定出不同的价格策略,后面我们将看到葛兰素和史克、柯达公司和宝丽来公司之间精彩的价格战,有些企业甚至利用价格向消费者发出甄别信号,以此鉴别哪些是优质的客户。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却因为一个奇妙的点子而起死回生,也许这样的商业传奇每个人都能讲述几个,因为这种源于财富的梦想激励着无数像麦克欧文这样的企业家,这些都被经济学家称为技术创新。